模块化架构设计
采用标准3MWh电池模组作为基础单元,通过"一拖三"布局实现9MWh基础配置
每个模组配备独立BMS和液冷系统,支持热插拔操作
系统采用CTR设计,结构强度提升30%的同时减少36%零部件数量
容量扩展机制通过增加模组数量实现线性扩容:12MWh(4模组)、15MWh(5模组)、18MWh(6模组)
支持直流侧直连技术,减少转换损耗,扩容效率达98%以上
采用AI-BMS智能调度算法,自动平衡新旧模组充放电状态
二、扩容实施步骤
前期规划评估场地空间和电网接入条件,确定最大可扩展容量
选择兼容性强的积木式系统
预留20%扩容空间,包括电气接口和冷却系统余量
硬件扩容新增模组安装:采用即插即用设计,单个模组安装时间<30分钟
冷却系统扩展:液冷管路采用设计,支持在线扩容
电气连接:预制电缆组实现快速并网,减少停机时间
软件配置更新EMS系统参数,自动识别新增模组容量
重新校准SOC/SOH算法,确保新旧模组协同工作
设置差异化充放电策略,延长整体系统寿命
三、典型应用案例
工商业储能扩容初始配置6MWh,通过增加2个模组扩展至12MWh采用分时电价策略,扩容后收益提升40%
运输成本节省13%,空间利用率提升20%
电网调峰项目
基础9MWh系统扩展至18MWh,满足4小时调峰需求
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,IRR提升至12%以上
通过蜂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
海外项目部署
模块化设计解决运输超重问题,单个集装箱重量控制在30吨内
现场组装时间缩短60%,特别适合岛屿等特殊场景
四、扩容注意事项
安全规范
必须符合GB 44240-2024《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》
扩容后需通过72小时盐雾测试和绝缘电阻检测(≥1MΩ)
性能匹配
新旧模组循环次数差异应控制在10%以内
温差控制需保持±2℃(液冷系统)或±5℃(风冷系统)
经济性评估
计算扩容边际成本(通常0.45-0.55元/Wh)
评估投资回收期,工商业项目建议控制在5年内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