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动电机的保养需围绕“预防故障、延长寿命、保障稳定运行”核心,结合其高频振动、易受负荷冲击的特性,主要包含以下几类关键项目,按周期可分为日常检查、定期保养、专项维护三类,具体如下:
一、日常基础检查(每日/每次启动前) 侧重快速排查显性问题,避免带故障运行:
1. 外观与连接检查:查看电机外壳是否有裂纹、变形,地脚螺栓(固定电机与设备的螺栓)是否松动(高频振动易导致螺栓松脱,需重点检查);电缆线是否破损、老化,接头处有无松动或漏电痕迹。
2. 启动与运行状态检查:启动后听电机运行声音是否均匀(无异常“嗡嗡”声、摩擦声或异响);用手或测温仪轻触电机外壳,感受温度是否正常(一般不超过70-80℃,具体以电机铭牌标注的“温升限值”为准);观察振动频率、振幅是否稳定,无明显异常波动。
3. 防护状态检查:若电机用于粉尘、潮湿等恶劣环境(如矿山、化工),需检查防尘罩、防水密封圈是否完好,避免杂质进入电机内部。
二、定期保养(每周/每月/每季度,周期依使用频率调整) 侧重核心部件的深度检查与基础维护,预防隐性故障:
1. 润滑系统保养:振动电机轴承为高频受力部件,润滑是关键——定期打开轴承端盖,检查润滑脂是否充足、有无变质(正常润滑脂为淡黄色或褐色,无发黑、结块);按电机型号加注对应型号的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注油量以填满轴承内部空间的1/2-2/3为宜,避免过多导致轴承发热。
2. 电气系统检查: 用万用表检测电机绕组绝缘电阻(常温下应≥0.5MΩ,潮湿环境需更高),若电阻过低,需排查是否受潮或绕组短路,必要时烘干处理; 检查接线盒内接线端子是否紧固,有无氧化、烧蚀痕迹,导线绝缘层是否完好。
3. 振动部件检查: 检查偏心块(振动电机产生振动的核心部件)的紧固螺栓是否松动,偏心块角度是否与设备需求一致(角度变化会导致振幅改变,影响设备工作效率); 若电机带防护罩、配重块等附件,需检查附件是否完好,与电机本体无摩擦干涉。
三、长期/换季专项维护(每半年/每年,或换季、停机重启前) 侧重全面排查与寿命保障,适合长期高负荷运行或环境变化后的电机:
1. 轴承深度检查与更换:拆卸轴承端盖,检查轴承内外圈、滚珠有无磨损、划痕或锈蚀,转动时有无卡滞、异响;若轴承使用超1-2年(或达到说明书规定寿命),即使无明显故障,也建议更换新轴承(优先选择同型号、高耐磨的轴承,如深沟球轴承)。
2. 绕组与铁芯检查:打开电机端盖,目视检查定子绕组绝缘层是否完好(无破损、变色、焦化),绕组排列是否整齐;检查铁芯有无锈蚀、变形,若有轻微锈蚀,可用细砂纸打磨后涂防锈漆。
3. 机体清洁与防锈处理: 用压缩空气吹净电机内部粉尘、杂质(尤其是接线盒、通风孔处),若油污较多,可用中性清洗剂擦拭后晾干; 对电机外壳、地脚螺栓等金属部件,若有锈蚀痕迹,打磨后涂防锈漆或防锈油,延长机体寿命。
4. 性能校准:结合设备需求,用振动测试仪检测电机的实际振幅、振动频率,与铭牌或设备要求对比,若偏差较大,需调整偏心块角度或配重,确保振动参数符合生产需求。
四、特殊环境附加保养(如粉尘、潮湿、高温环境)
粉尘环境:增加防尘罩清洁频率(每周至少1次),定期(每月)拆开电机端盖清理内部粉尘,避免粉尘堆积导致绝缘下降、轴承磨损;
潮湿环境:缩短绝缘电阻检测周期(每2周1次),停机后及时擦干电机表面水分,必要时在电机内部放置干燥剂;
高温环境:检查通风孔是否通畅,避免被杂物堵塞,可适当增加润滑脂更换频率(每1-2个月1次),防止润滑脂高温变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