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固件材质的选择对隔爆产品的性能具有直接且关键的影响,其作用贯穿防爆安全性、机械可靠性、环境适应性等多个维度。以下从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角度展开分析:
一、对防爆性能的核心影响
1. 火花引燃风险的控制
材质火花特性:
碳钢等铁基材料在摩擦、碰撞时易产生高温火花(能量可达100mJ以上),可能引燃爆炸性气体或粉尘;而不锈钢(如304)、铜合金(如铝青铜)的摩擦火花能量通常低于50mJ,低于多数爆炸性物质的引燃能量阈值(如甲烷的引燃能量为0.28mJ)。 标准要求: GB 3836.1-2021规定,隔爆外壳的紧固件需使用“低火花材质”或采取防火花措施(如表面涂层),避免成为点燃源。
2. 隔爆外壳的密封性维持
材质腐蚀对密封的影响:
若选用未做防腐处理的碳钢紧固件,在潮湿、含腐蚀性气体(如SO₂、Cl₂)环境中易生锈,导致螺纹卡死或外壳变形,破坏隔爆面的密封性能(如间隙增大超过标准允许值)。
案例:
某化工厂隔爆型电机因碳钢紧固件生锈松动,导致外壳隔爆面间隙超标,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运行时引发爆炸事故(参考《防爆电器故障分析》案例)。
二、对机械强度和结构可靠性的影响
1. 材质强度与载荷承受能力 不同材质的机械性能差异:
| 材质 | 抗拉强度(MPa) | 屈服强度(MPa) | 延伸率(%) |
|------------- |---------------- |---------------- |------------ |
| 304不锈钢 | ≥520 | ≥205 | ≥40 |
| 45#碳钢(淬火) | ≥600 | ≥355 | ≥16 |
| 铝青铜 | ≥540 | ≥245 | ≥16 |
碳钢的强度虽略高,但不锈钢通过合金化(如添加钼)和热处理可提升强度(如316L不锈钢),满足多数隔爆设备的紧固需求。
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: 振动电机等设备中,紧固件需承受交变载荷,不锈钢的抗疲劳性能(疲劳极限约为抗拉强度的40%)优于未处理的碳钢,可减少松动或断裂风险。
2. 热稳定性与温度适应性
隔爆产品运行时外壳温度可能升高(如电机运行时温度可达100℃以上),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(17.2×10⁻⁶/℃)与碳钢(12×10⁻⁶/℃)差异较小,可避免因热胀冷缩导致紧固件应力松弛。
三、对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
1. 耐腐蚀性能的差异 不锈钢(如316)因含钼元素,在海水、化工介质中耐蚀性显著优于碳钢: 某海上平台隔爆设备使用316不锈钢紧固件,服役10年未出现锈蚀;而碳钢镀锌紧固件在3年后因镀层破损出现锈迹(参考NACE SP0176标准案例)。 粉尘环境中,碳钢表面若生锈,锈层脱落可能堵塞隔爆面间隙,影响外壳防爆性能。
2. 电化学腐蚀的预防 当紧固件与外壳材质不同时(如碳钢紧固件配铝合金外壳),若材质电化学电位差大(如铝的电位-0.85V,铁的电位-0.037V),在潮湿环境中易形成原电池,加速腐蚀。
解决方案: 选用与外壳材质电化学兼容性好的紧固件(如铝合金外壳配不锈钢紧固件时,需加绝缘垫片)。 使用同材质紧固件(如不锈钢外壳配不锈钢螺栓)。
四、标准规范中的强制性要求
1. GB 3836.2-2021: 明确规定紧固件材质需“抗腐蚀或采取防腐蚀措施”,且与外壳材质的电化学腐蚀倾向需通过试验验证。
2. IEC 60079-1: 要求紧固件若使用碳钢,通过表面处理(如镀锌、镀镍)防止锈蚀,且处理层需满足厚度(≥8μm)和附着力要求。
五、总结:材质选择的核心原则
1. 防爆安全优先:优先选用低火花材质(不锈钢、铜合金),避免碳钢直接接触爆炸性环境。
2. 环境适应性匹配:根据使用场景(如腐蚀性、高温、振动)选择耐腐蚀、耐疲劳的材质。
3. 机械强度适配:结合外壳载荷需求,确保紧固件强度与隔爆面密封要求匹配(如高强度螺栓用于高压隔爆外壳)。
4. 合规性验证:材质需通过防爆认证(如Ex认证),并提供火花试验、耐腐蚀测试报告。
结论:紧固件材质是隔爆产品防爆性能的关键要素,错误选择可能导致防爆失效,依据标准严格筛选。